2013年2月21日星期四

全国民主基金会


百毒百科全书
全国民主基金会是美国对外输出民主战略的产物。它虽然打着非政府组织的旗号,但其经费来源主要是美国国会拨款。在冷战初期,美国及其盟国通过民间志愿者组织向铁幕另一面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秘密提供顾问、资金和设备,帮助这些国家的反对派人士从事办报、结社等政治活动。其目的是在铁幕的另一面传播西方价值观念,推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简介

成立于里根政府时期的全国民主基金会属于冷战的产物,无论是在冷战时期还是在后冷战时期,这个组织都是美国对外“民主援助”的主要机构。全国民主基金会主要通过四大核心机构在海外从事推进其所谓的民主活动,即国际私营企业中心、国际劳工团结美国中心、国际共和党研究所和全国民主党国际事务学会。另外,它也资助所谓“极权国家”或“半极权国家”内部推动民主化的非政府组织。全国民主基金会的“民主援助”活动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在海外全面推进美国式民主是其主要目标;在非政府组织外衣的掩护下,它经常赤裸裸地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同时,作为一个半官方机构,它也紧密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外交和安全战略。
民主援助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政治名词,属于政治援助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传统的政治援助。传统的政治援助一般是对美国盟国的政治声援,帮助稳固美国盟友的政治统治。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所谓民主援助所针对的既有美国的友好国家,但更多的是在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上与美国不一致甚至是敌对的国家;援助的对象既包括传统的主权国家,也包括各种政治组织和社会组织,甚至是受援国的反对派组织。美国为“民主援助”的对象所提供的既有资金(以赠款为主),也有各种设备和物资,还有一些先进的技术。“民主援助”是美国输出民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国在全球推行其所谓的民主化的重要工具。
美国从事对外“民主援助”的机构中,全国民主基金会(NationalEndowmentforDemocracy,简称NED无疑是比较有特色的一个。它不同于美国国务院、美国国际开发署以及之前的美国新闻署等官方机构,它号称非营利的民间机构,因而具有非政府组织的特征;但它的主要资金来源却是美国国会的拨款,因而又具有强烈的政府背景。全国民主基金会是冷战的产物,但它并没有随着冷战的终结而消失,在后冷战时期,它依然是美国从事民主输出战略的重要机构,并由于卷入东欧和中亚国家的颜色革命而备受国际政治学界的重视。国内关于全国民主基金会的文章只是散见于一些媒体如《环球时报》等,尚无学者从学术角度对这一组织进行系统研究。笔者在美国从事访问研究时,曾与这个组织有过近距离接触,但毕竟接触到的资料有限,本文也只能是进行初步分析,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美国输出民主战略与全国民主基金会的建立

这些活动属于美国“隐蔽战略”CovertStrategy的组成部分。到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美国民间志愿者组织从中央情报局领取活动经费并在一些国家从事颠覆活动的消息被披露后,引起了社会主义国家在一些国际组织中对美国的强烈抗议,约翰逊政府被迫下令停止上述隐蔽活动。但与此同时,约翰逊政府也建议建立政府与民间机构合作的机制,以公开在海外推动民主运动。
1967年,众议员但丁·福赛尔(Dante Fascell)提议创立国际事务协会(Institute ofInternationalAffairs),负责审批在海外推动其所谓的民主化项目。尽管福赛尔的提议没有被国会所采纳,但他所提出的问题开始引起美国国会和政府的重视,即在美苏的意识形态竞争中,应该建立一个怎样的机构去最好地发挥作用。1977年,政治学家乔治?阿格雷(GeorgeAgree)建议设立政治基金,促进美国两大政党与世界其他国家政党的交流,帮助国外与其意识形态相近的政党取得政权。美国最大的工会组织劳联—产联(AEL2CIO)自冷战开始就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合作,支持包括西欧国家在内的右翼工会组织对抗各国共产党及左翼政党领导下的工会组织,此时也提出设立美国民主基金作为从事国际活动的公共资源,以继续20世纪60年代中央情报局所从事的活动。1978年,受卡特总统人权外交的鼓舞,福赛尔又与唐纳德·弗雷泽(DonaldFraser)共同提议建立一个半官方机构(quasi2autonomousnon2governmentalorganization),其使命是在世界各地推动保护人权的事业,这个提案同样没有在国会通过。
这一时期,联邦德国在西欧从事的所谓民主援助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民主转型发挥了重大作用,给了美国一些政治家和政治学者以极大的启示。二战后,联邦德国政党在重建过程中,普遍建立了自己的国内政治教育组织:如社会民主党(SocialDemocratic)重建了被纳粹政权勒令停办的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FriedrichEbertFoundation);1958年,自由民主党(FreeDemocrats)创立了弗里德里希?瑙曼基金会(Friedrich Naumann Foundation);1964年,基督教民主党(ChristianDemocratic)建立了康拉德·阿登纳基金会 (KonradAdenauerFoundation);1967年,巴伐利亚基督教社会联盟(BavarianChristian Social Union)建立了汉斯?赛德尔基金会(HannsSeidel Foundation)。这些政党基金会(统称为Stiftungen)不仅在联邦德国国内从事政治教育和政治研究,而且很快便将活动范围扩展到海外。1961年,联邦德国成立了负责海外发展的政府部门,从1962年开始,该部为联邦德国的政党基金会定期提供资金,资助联邦德国政党在国外的活动。这样,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联邦德国的政党开始利用这笔基金资助国外与其意识形态相近的政党。联邦德国政党基金会在海外活动最显著的成效是促成了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个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民主化”。1973年,在艾伯特基金会培训中心的一次会议上,毛罗?萨雷斯(MarioSoares)领导成立了葡萄牙社会党(PortugueseSocialist Party);1974年葡萄牙革命后,艾伯特基金会的官员定期到葡萄牙帮助其社会党开展政治活动;1976年初,艾伯特基金会在马德里设立了永久办公室,帮助西班牙社会党培养干部和进行各种政治活动。联邦德国政党基金会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民主化”过程中主要是帮助相关政党发展组织,为相关政党领导人提供政策和大选战略咨询;艾伯特基金会在葡萄牙还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各种培训,并在西班牙政治发展的重要关头,在西班牙安排了宪法改革大会。联邦德国政党基金会都为这两个国家的反共工会组织提供了经济支持。仅1977年,艾伯特基金会为西班牙和葡萄牙“民主化”所提供的资金就达400万德国马克[1]5455。为此,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JuanCarlos)特意嘉奖艾伯特基金会驻马德里的代表戴特?柯尼基(DieterKoniecki),表彰他对西班牙“民主化”的贡献。联邦德国政党基金会在上述两个国家的成功经验显然给美国政界留下了深刻印象,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高级官员卡德?梅叶(CoderMeyer)后来在其回忆录中承认,葡萄牙右翼独裁政府倒台后,在支持本土民主势力同共产党人的对抗中,联邦德国政党基金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107。一些美国政治家和政治学者开始考虑借鉴联邦德国成功的经验,在美国建立类似的基金会。
1981年,罗纳德?里根入主白宫,这位号称美国历史上反对共产主义最坚决的总统一上台,就号召恢复美国的力量与威望, 通过大规模重新武装,利用经济与外交压力,以及果断的干预,来帮助世界各地的‘自由战士’……并最终‘使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历史的灰渣’”[3]171。里根政府上台不久便组织官员设计新政府在海外推动其所谓的民主战略,最初提出的设想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推出针对共产主义阵营的“民主工程”(ProjectDemocracy ),包括举办国际民主大会、通过人员交流让世界各国的精英分子认识美国民主、图书翻译计划、增加对共产主义国家的广播等等。二是建立一个由政府资助、采用民间运行模式的基金会,公开支持海外的民主运动。1982年6月8日,里根在英国议会发表演说,为其推动民主战略公开造势。里根声称:美国的外交目标是十分单纯的,即“培养民主的基础,这一体系包括言论、出版自由,工会、政党、大学……现在,正是我们作为一个国家,包括政府部门和民间部门投身于援助民主运动的时候”[4]。里根注意到,苏联每年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大量青年提供到苏联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这些青年学成归国后献身于本国的共产主义事业。里根认为,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也应该建立起自己的体系,将世界上的青年人培养成民主主义者。
里根政府在海外推动其所谓的民主的设想给了福赛尔以极大的鼓舞, 我们有了强大的盟友———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我们有了一匹马,然后我们就骑上了那匹马”[5]49。在行政部门和部分国会议员的强力运作下,美国国会以绝对优势通过了成立“全国民主基金会”的法案。但里根政府试图推出的“民主工程”由于与美国新闻署的功能重叠,被国会否决。根据美国国会制定的《全国民主基金会条例》,全国民主基金会的工作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通过民间组织在世界范围内鼓励自由和民主,包括促进个人权利和自由的行动,这是民主机制的基础;(2) 推动美国民间组织(特别是美国两大政党、工会和商业协会)与国外民主组织之间的交流;(3) 促进美国非政府组织(特别是美国两大政党、工会和商业协会及其他民间组织)参与海外的民主培训计划和民主制度建设;(4) 及时采取措施与海外的本土民主力量合作,加强民主选举的作用;(5) 在促进与海外致力于推广其民主文化价值的机构与组织等的合作中,支持美国两大政党、工会和商业协会及其他民间组织的参与;(6)在美国的总体国家利益与其他国家得到全国民主基金会援助的民主团体特殊需求一致的情况下,鼓励组织和发展民主运动。
里根认为,建立全国民主基金会是一项很有价值的重大举措,美国应该问问自己, 为什么以前一直没有做这件事情”。建立全国民主基金会不仅符合美国人一贯的民主理想和民主制度, 还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了希望”。继承了新英格兰商人传统的美国人“应该为兜售民主原则做一些事情”[6]。
美国国会第一年为全国民主基金会提供的财政拨款额度为1800万美元。其后,美国国会的拨款逐年增加,到20世纪90年代末达到了3000万美元[7]3132。从里根政府开始,全国民主基金会成为美国在海外推动其所谓的民主化战略的主要机构之一。

实施“民主援助”的路径与模式

全国民主基金会主要通过为一些非政府组织提供资金,帮助这些组织在海外从事推进其所谓的民主化战略。除了零散的捐赠外,它的主要受赠者有四个,即全国民主基金会的四大核心机构,分别是国际私营企业中心(CenterforInternationalPrivateEnterprise,简称CIPE)、国际劳工团结美国中心(AmericanCenterfor InternationalLabor Solidarity,简称ACILS)、国际共和党研究所(InternationalRepublicanInstitute,简称IRI)和全国民主党国际事务学会(NationalDemocratic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Affairs,简称NDIIA)。这四个受赠者所接受的资金占全国民主基金会资金支出的55%—60%。上述四个组织分别属于美国商会(U.S. Chamberof Commerce)、劳联—产联、共和党和民主党。这四个组织可以说涵盖了美国的左翼民主党和右翼共和党,囊括了企业界与工人阶层,这就将在海外推动其所谓的民主化上升为美国的国家事业。上述四个组织各自独立运作,其工作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国际私营企业中心主要是在国外推动建立市场经济,认为市场经济是实现民主化的重要条件;国际劳工团结美国中心主要是在国外支持建立和发展独立工会组织,将独立工会组织视为民主化的重要环节;两个政党协会主要是在国外进行公民教育和宣传,帮助国外理念相同的政党的发展,并建立自由和公正的选举制度,进而推动其他国家的所谓民主化进程。全国民主基金会另外40%—45%的经费则是直接提供给受援国的非政府组织,包括一些反对派组织,帮助这些组织从事各种政治活动。全国民主基金会的“民主援助”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
(一) 政治多元化和经济市场化
第一个领域是促进受援国的政治多元化和经济市场化,这一领域的工作主要由国际劳工团结美国中心和国际私营企业中心负责实施。
全国民主基金会秉承美国传统政治价值观念,认为民主的基本前提就是代表不同利益群体的不同独立组织的存在,各种各样的民间机构和志愿者组织将为政府权威不受限制的扩张设置难以逾越的障碍。而现代国家的各种民间机构中,自由而独立的工会组织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它在一个国家的民主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甚至是集权社会和平实现民主化的希望所在。独立工会除了保护工人与工作有关的各种权利外,其更主要的职能是在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代表普通公民的利益。因而,支持受援国独立工会的发展,是全国民主基金会在海外推动民主战略工作的重点。这方面的工作包括:
(1) 工会组织建设。包括向受援国的国家工会中心和国际工会秘书处提供援助,以加强工会基层组织建设。这种帮助有时则通过地区工会组织或者国际劳工组织如国际自由劳工联盟(InternationalConfederationofFreeTradeUnions,简称ICFTU)来进行。
(2) 工会间的交流。全国民主基金会比较重视不同国家间工会的交流,认为劳工运动是建立在团结的基础之上的。所以,通过人员间的交流,密切国际工团主义者之间的联系,是任何工会建设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交流项目又同其他项目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广泛的培训、国际会议和教育研讨班等。
(3) 培训自由工会骨干。培训工作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提高工会的组织技能、服务人员素质、制作和散发宣传品的技巧、组织示威和集会的能力等等;二是培养工会参与选举的能力。全国民主基金会认为,工会的一个很重要目标就是在一个自由社会加强民主的作用,确保行政系统关心工人的利益。为实现这一目标,对工会会员的培训内容应包括选举的注册登记、努力赢得选票、与其他工会成员建立联系、增加对政治的参与、在普选过程中宣传工会的观点和立场等。
(4) 促进政治多元化。为促进政治多元化,全国民主基金会将在非民主国家致力于发展自由工会运动,包括向现存的自由工会组织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其出版和发行出版物以宣传其民主价值观,并帮助自由工会组织搜集敌对组织试图颠覆和破坏自由工会的情报等等。
在美国的政治价值观念中,开放的市场经济是政治体制民主化的先决条件。一方面,市场经济能够为政治反对派提供有意义的保护———反对政府政策的个人不会冒完全集体经济体制下失去生计的危险;另一方面,充满生机的私营部门连同充满活力的小型企业能够为有效地限制国家权力提供平衡力,并确保其民主的深化与发展。为此,全国民主基金会通过美国商会下属的国际私营企业中心,鼓励在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私营企业体系,促进独立商业协会的发展,并将其作为海外民主多元化发展的一种手段。为此,全国民主基金会的项目基金将致力于:推动私营部门参与民主政治和政策决策过程;增进公众对企业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的理解和正确评价;鼓励政府与私营部门间的对话,鼓励进行体制改革以保护私营部门的政治和经济权利;为立法者和经济政策决策者提供所需要的数据,确保有效的立法;扩大对私营企业的培训,提高企业的宣传能力,使之能够对诸如媒体、政治领导人、雇员、青年之类的大众产生影响;鼓励志愿者协会的发展。
除了通过国际劳工团结美国中心和国际私营企业中心所做的上述工作外,全国民主基金会还直接资助一些公民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活动,尤其是那些所谓致力于保护人权、促进宗教宽容和捍卫受迫害者的非政府组织。
(二) 制度建设
第二个领域是帮助转型国家进行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政党制度、选举制度、司法制度、国会体制、公民社会等等,全国民主基金会在这一领域的工作重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政党制度。美国传统政治价值观念允许代表不同阶层利益和观念的政党自由竞,所以,全国民主基金会通过国际共和党研究所和全国民主党国际事务学会支持向民主制度转型国家的政党制度建设。20世纪80年代后期,全国民主党国际事务学会便开始利用全国民主基金会提供的资金加强与国外理念相近政党的联系。国际共和党研究所则主要是与拉丁美洲国家的中间偏右的政党加强联系,并为哥伦比亚、危地马拉、玻利维亚和哥斯达黎加等国的右翼政党提供技术援助及人员培训。1990年后,美国在政党援助方面的主要对象是东欧和苏联地区的政党组织,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政党援助相对不是很活跃,上述两个组织仅在柬埔寨、尼泊尔、也门、摩洛哥、海地、巴拉圭和尼加拉瓜开展了一些工作。
美国的政党援助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直接对受援国政党提供经费,帮助其强化组织基础和参与选举,同时也提供一些维持政党组织正常运转所需要的仪器和设备;针对某个特定的议题或某个政党所面临的最重要问题,组织知名专家和学者对这类问题进行探讨,帮助该国的政党寻找最佳应对方案[8]512。不过,美国政党援助的核心还是围绕大选,帮助它所支持的政党参与并力争赢得大选,包括确立竞选主题、选择候选人、筹集竞选经费、招募和使用志愿者、处理与媒体的关系等等。这种援助一般是通过美国政治组织提供各种培训,但美国的政党组织也经常直接介入一些国家政党的选举活动。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际共和党研究所曾经直接介入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总统大选,尤其是在1992年罗马尼亚的总统选举中,国际共和党研究所向罗马尼亚反对派派遣了富有经验的政治顾问,试图帮助该国反对党一举取代伊利埃斯库(Iliescu)。
二是选举援助。西方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定期选举,包括行政官员选举和立法系统选举等。所以,选举也一直是全国民主基金会关注的重点领域。全国民主基金会在选举领域提供的援助主要是: (1)为受援国组织选举提供经费,如全国民主基金会资助了也门的选举和议会改革计划、也门的选举制度改革、科威特议会改革等。(2) 帮助受援国建立选举管理机构,培训选举机构官员。全国民主基金会在向受援国提供资金的同时,也在帮助受援国建立和完善选举管理机构,重点是提高选举委员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加强选举委员会在政治上的独立地位,以树立这一机构在大选中的权威。对选举机构官员的培训不仅包括中央选举委员会的官员,也包括大选中各选区的工作人员、大选观察员和为大选服务的志愿人员等。(3) 派遣大选观察员监督大选并在选举出现纠纷时进行仲裁和调解。如1986年菲律宾总统大选时,美国派遣了两个代表团去观察这次选举:一个代表团由参议员理查德?鲁戈(RichardLugar)带队,以全国民主党国际事务学会的名义;另一个代表团由众议员约翰·穆萨(JohnMurtha)带队,以国际共和党研究所的名义。这两个观察团对独裁的马科斯政府在选举中舞弊行为的批判,是促成里根政府决定抛弃美国长期支持的“友好僭主”马科斯转而支持科拉松·阿基诺(CorazonAquino)的关键因素。
三是司法改革和法律法规建设。全国民主基金会在这方面的工作是美国在海外推动其法律法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全国民主基金会的工作主要侧重于司法培训和司法教育,包括培训法官和其他司法人员;为一些国家的司法改革提供援助,包括帮助受援国修订现存的法律,或重新制定新的法律,在拉丁美洲和非洲,全国民主基金会为一些国家制定商法、刑法和民法提供了援助。
四是援助立法机关。这一援助项目深得美国国会的支持,因为在大部分美国国会议员看来,强大的立法机关是民主体制的重要基础。国际共和党研究所和全国民主党国际事务学会以及一些民间顾问公司是这类援助的主要实施者。对立法机关的援助主要是对立法机关成员(即受援国的国会议员或立法委员)和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及提供技术援助,包括立法机关的工作方式、立法程序、加强立法机关小组委员会的作用、举办听证会、提高立法机关的透明度等等。
(三) 教育、文化和宣传建设
第三个领域是在教育、文化和宣传方面。全国民主基金会在这一领域实施的项目主要有:(1) 支持独立的报纸、杂志和其他传播媒介。这一项目包括对各种媒体工作的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为致力于促进和捍卫其所谓的新闻自由的新闻从业者协会提供援助,为宣传民主思想的出版物和网站论坛提供经济支持等等。(2) 支持民主教育。全国民主基金会的这一项目主要是在学校中改善公民教育,尤其是在学校中设置具有其民主导向的课程。(3) 支持普及其民主知识的行动,包括推广用于民主启蒙或宣传其所谓民主的书籍、电影或电视节目;促进倾向民主的知识分子、作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的联合。
全国民主基金会工作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组织关于民主和民主化的研究,举办国际民主论坛。为此,全国民主基金会组织出版了季刊《民主杂志》(JournalofDemocracy),编委会成员多是长期从事“民主援助”研究或“民主援助”活动的著名学者。该杂志由全国民主基金会委托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它所刊登的既有学者撰写的关于民主和民主化的学术文章,也有民主组织和民主运动领导人或活动家撰写的报告和形势分析文章。
全国民主基金会也寻求在学术与政策研究方面建立更密切的联系,它经常举办小型研讨会,邀请一些专家和学者就民主化方面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专门讨论。此外,它还时常邀请一些国外民主运动活动家到美国发表演说,以期引起美国政界和公众对一些国家和地区民主化的关注。而由全国民主基金会召集的两年一度的世界民主大会,更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民主运动活动家和思想家的聚会。

与美国对外“民主援助”的神话

全国民主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就打着“民主援助”和支持世界民主化的旗号,将活动的触角几乎延伸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无论是在美国国内,还是在世界其他国家,对于全国民主基金会在世界各地的“民主援助”活动都存在较大的争议,甚至可以说是看法两极。赞者称其为世界的“民主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弹者则将其称为“捣乱分子”。对这个组织的看法会有如此大的差异,除了研究者所站的角度和立场不同外,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于全国民主基金会自身的性质及其作为。
从全国民主基金会的产生背景我们不难发现,这个打着非政府组织旗号的组织,实际上是在新的国际环境下美国输出民主战略的产物,也可以说是冷战的产物,在它身上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美国国会所赋予该组织的使命就是推动其所谓的世界民主化进程,促成美国所认为的极权和专制国家向民主国家过渡。所以,从这个组织成立之初,它的工作目标就是以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为主,包括欧洲以苏联为首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亚洲的越南、缅甸等国。它所承担的使命正是美国中央情报局过去一直从事的工作。唯一的区别是,中央情报局是美国政府机构,它用隐蔽的方式从事输出民主的战略,而全国民主基金会则是以非政府组织的身份公开从事输出民主的活动。美国学者威廉?布卢姆(WilliamBlum)在谈到全国民主基金会的建立时说,建立全国民主基金会就是基于这样的观念: 全国民主基金会将公开去做那些过去几十年来中央情报局一直秘密去做的事情,以便洗去与中央情报局联系在一起的恶名”[9]179。而帮助建立全国民主基金会的艾伦?温斯坦(AllenWeinstein)对此供认不讳。他说: 今天我们(全国民主基金会)所做的很多事情,正是25年前中央情报局秘密去做的那些事情。”[10]15在全国民主基金会成立后最初的十年间,它最成功的案例就是通过其下属的美国工会组织向波兰的团结工会提供各种援助,帮助团结工会成功地颠覆了波兰的社会主义政权。瓦文萨上台后,投桃报李,在全国民主基金会以及美国国际开发署的帮助下,进行了美国所期待的“民主改革”。冷战结束后,全国民主基金会更是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仅有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在2004年全国民主基金会制定的行动战略中,它公开宣称,全国民主基金会将“继续集中它的众多资源于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和集权国家如中国、朝鲜、古巴、塞尔维亚、苏丹和缅甸[11]453。以2007年为例,这一年全国民主基金会用于资助中国境外反对派组织的经费为611.0486万美元;对朝鲜项目的经费支持为151.878万美元,对古巴项目的经费支持为111.6172万美元。其中资助数额较大的中国境外反对派组织分别是:中国人权组织(HumanRightinChina)43万美元,劳改研究基金会(LaogaiResearchFoundation)28万美元,中国21世纪基金会(FoundationforChinainthe21stCentury维吾尔美国协会) (UyghurAmericanAssociation,UAA)24万美元,世界维吾尔大会[12]4861 WorldUyghurCongress 13.6万美元,等等。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上述没有放弃社会主义信念或由社会主义政党执政的国家,一直会是美国全国民主基金会工作的重点。
除了意识形态因素外,全国民主基金会还是美国干涉其他国家内政的重要工具。全国民主基金会打着推动世界民主的旗号,对一些国家的内政横加干涉,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对那些与美国作对的政权,或者美国不喜欢的政权,全国民主基金会总要设法支持这些国家内部的反对力量,并在这些国家培植亲美势力,以期颠覆美国不喜欢的政权。例如,胡果?查韦斯在委内瑞拉执政后,奉行维护国家利益的外交政策,与美国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美委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尽管美国官方承认查韦斯政府是民主政府,但全国民主基金会的四大核心组织之一国际共和党研究所还是得出结论,认为查韦斯主政下的委内瑞拉正在偏离民主的轨道,而众多拉美国家很可能会群起效仿,因而,美国应该支持委内瑞拉国内的“民主势力”。1999年,全国民主基金会用于委内瑞拉的经费居拉美国家之首,为25.78万美元;2000年更是飙升至87.74万美元;2002年,美国国务院人权与劳工局专门拨款100万美元,资助全国民主基金会在委内瑞拉的项目。全国民主基金会的四大核心组织在委内瑞拉都有自己的活动领域。国际共和党研究所在委内瑞拉设立了办公室,不仅与委内瑞拉的反对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而且在组织、管理、宣传等方面帮助培训现有的或新成立的反对党。在国际共和党研究所专家的建议下,卡德纳斯领导的反对派将新闻发布会由总部大厦转移到街头,以起到动员支持者造势的目的。全国民主党国际事务学会也在委内瑞拉设立了办公室,将自己在委内瑞拉的行动视为“帮助拯救委内瑞拉的民主”,途径就是“重建有效的政党制度”[13]6670。刚刚在委内瑞拉落脚,全国民主党国际事务学会便与几个反对查韦斯的组织建立了密切联系。国际劳工团结美国中心则是向委内瑞拉最大的反对派工会———委内瑞拉劳工联合会提供了多笔资金援助,推动委内瑞拉劳工联合会发起反对查韦斯的抗议游行。2004年推动罢免查韦斯的主要政治势力背后都有全国民主基金会的影子。2006年委内瑞拉总统大选,全国民主基金会及其下属组织依然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但推翻查韦斯的图谋始终未能得逞。此外,在俄罗斯、东欧及中亚一些国家,全国民主基金会的触角也延伸到这些国家的多个领域,并以推动民主的名义干涉这些国家的内政。
另一方面,全国民主基金会还是美国外交战略及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冷战的产物,全国民主基金会在冷战结束后依然能够长期存在,从美国国会得到的经费也能逐年增加,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这个组织能够紧密配合美国的外交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有时甚至可以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政策,并为美国政府所采纳。如9?11事件后,为配合美国政府的反恐战略,全国民主基金会推出了《战略文件2002》,将在穆斯林世界援助民主列为该组织的头等大事。这份文件认为: 在穆斯林世界,民主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受到了伊斯兰运动的挑战,这一运动宣扬褊狭与仇恨,这种运动在其所在国家可能并不是人民的主体,但它的影响确实相当大……由于这种运动经常诉诸暴力以实现其目标,所以,恰恰是缺乏民主的穆斯林世界内部,为针对世界民主政体的恐怖主义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14]8为在穆斯林世界尤其是中东地区推动其民主,全国民主基金会要求下属的政党组织加强和扩大与穆斯林国家温和政党及议员的联系,促进穆斯林政党之间以及与外部世界政党间的联系和交流;要求国际私营企业中心及全国民主基金会下属的其他类似机构通过加强私人志愿者组织及智库的发展,在穆斯林国家促进良好治理、经济改革及开放市场;要求国际劳工团结美国中心及全国民主基金会的劳工机构更加努力,在穆斯林国家培养工会组织者,以保护工人的权利;全国民主基金会还将在穆斯林世界扩大妇女领导人培训项目,尤其是提高妇女在穆斯林社会基层参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能力。可见,全国民主基金会在穆斯林世界所推行的“民主援助”计划,完全是为了配合美国的反恐战略,同时,也对美国政府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全国民主基金会的《战略文件(2002)》实施两年后,小布什政府便推出了“大中东民主计划”。“大中东民主计划”基本上采纳了全国民主基金会《战略文件(2002》所制定的目标和做法,即通过推动中东地区的“民主化”来消除恐怖主义赖以生存的土壤。而小布什政府的“大中东民主计划”反过来又为全国民主基金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
综上所述,全国民主基金会是冷战的产物,是美国推行输出民主战略的重要工具,它以非政府组织的名义,打着援助民主的旗号,到处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试图将美国式民主推广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民主化本无可非议,但任何国家和地区的民主化都应该是自然发展的产物,不可能脱离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民主化也没有固定的范式,美国式民主绝不可能成为世界各国民主的范本。这决定了全国民主基金会所推行的“民主援助”不仅遭到很多国家的非议和抵制,即使在美国国内也常为人诟病,被称为美国对外关系领域里的“捣乱分子”。
①在美国国内,著名智库卡托研究所的芭芭拉?康妮BarbaraConry以及一些美国参众两院的议员认为,全国民主基金会是冷战的产物,就像一门胡乱发射的加农炮,到处干涉其他国家内政,并且浪费大量美国纳税人的钱,给国外的一些政客提供政治野餐的经费;而保守智库传统基金会、华尔街日报》和参议员约翰?克里JohnKerry等人则对全国民主基金会( )大加褒扬,称全国民主基金会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机构,美国对全国民主基金会的投资物有所值,全国民主基金会在世界范围内为推动“民主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于东欧的“民主化”更是功不可没。

2013年2月9日星期六

互聯網時代的民眾動員策略

互聯網時代的民眾動員策略

當大家看見革命開始的信號出現之後,就要馬上著手進行民眾動員。現代民主革命的戰略是以民意動搖軍心,動員民眾的能力是革命者最大的實力。革命形勢形成之後,就要把這種實力最充分的發揮出來,在短時間內用聲勢浩大的民眾抗議示威浪潮對各級黨政機構形成強力衝擊。

由於現狀不允許全國性的統一號令的政黨或政治聯盟出現,所以民眾動員一定是各地的反共民主志士小團隊各自自主進行的,然後大家互相呼應,合力形成全國性的革命浪潮。中國幅員廣大,各地民情風俗不同,因此民眾動員的策略技巧都要根據當地情況,由當地志士自行籌劃決策,我只在這裡就一些可以全國通用的動員步驟,工具,原則和方法提出一些建議,供大家參考。

民眾動員的兩大步驟:造勢和現場動員民眾動員實際上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造勢,第二階段是現場動員。

造勢就是要在社會上形成一種革命前夜的氣氛,讓民眾形成對革命的期待,形成革命一定會爆發的共識。大批民眾有了這種共識和期待,一旦采取行動,就會從四面八方聚集起來,形成一股洪流。古人說:“其勢險,其節短”,意思是勢造得越大,動作起來就越快速有力,就如巨石懸於山頂,只要有人一推,就會急速滾動下山。造勢就是要形成這種巨石懸於山頂的效果,就是要讓民眾都知道革命即將發生,讓所有希望革命的人都做好出擊的准備。勢造得越大,動員起來就越容易。勢造得不夠,動員就會很費力,甚至失敗。

東漢黃巾起義之前,就用非常原始的方法做過成功的造勢。當時社會很流行讖語,就是具有預言性質的民謠。太平道的教主張角就制作了一個讖語讓門徒在全國範圍內傳播,讖語的內容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各地信徒看見這個讖語,就知道甲子年全國同道都要起義。所以當張角起事的時候,全國信徒立即響應,把東漢政權的統治秩序徹底攪亂了。

造勢成功之後,革命志士團隊就要在分工合作,親身去當地的工廠,居民區,學校和大街小巷去號召民眾走上街頭,這就是現場動員。現場動員最重要的一步,所有的造勢都是為走出這一步所做的鋪墊。要走出這一步,不僅需要一個地方的志士具有分工合作的能力,還要有一批敢於冒險犯難、為事業犧牲的大勇之士。

2011年中東茉莉花革命之後,中國一部分志士也想效法,但是沒有成功。因為以當時國內外反抗陣營的能力,只能勉強進行第一階段的造勢,而沒有實力進行第二階段的現場動員。茉莉花革命的風聲全國人都聽到了,因為沒有一大批人到各地去進行現場動員,想革命的民眾都處於一種群龍無首,觀望不前的狀態,革命根本開始不了。 所以我們要吸取這次教訓,加緊建立各地的同城小圈子,形成具有現場動員能力的團隊。

互聯網是造勢的利器

中國民間有個傳說,元末劉伯溫為了約定各地豪傑同時起義,在月餅中夾帶字條,上面寫道:八月十五殺韃子。這種月餅分發到各個地方之後,豪傑紛紛響應,最終推翻了元朝統治。

這種約定時間一起革命的方法,2011年埃及革命者也用上了。只不過他們不用月餅,而是用互聯網。埃及的青年人利用互聯網的推特和臉書互相溝通,在現實中也聯絡結成小團體。當他們聽到突尼斯革命的消息之後,就開始在網上發布通告,號召2011年的1月25號全國革命。由於互聯網的普及,這個消息很快傳遍了全國。由於當時埃及大多數人民對穆巴拉克政權的貪污腐敗和獨裁專制已經相當不滿,革命聲勢很快就遍及全國,到了1月25日埃及革命准時爆發。

從埃及革命可以看出,在互聯網時代,只要政府失去民心,進行革命造勢比過去容易多了。互聯網不僅僅是把一台台電腦連成網絡,而且是把操縱電腦的分散的個人連成網絡。互聯網一出現,就宣布了所有專制政權的死刑。因為專制制度的存在的先決條件是民眾處於分散的狀態,而互聯網的基本功能是把民眾連成網絡。有了這個網絡,無權無勢的階層都可以掌握話語權,被禁止結社的大眾有了結社的能力。如果一個專制政權能夠為人民提供基本的服務,人民就可以暫時讓他們存在;如果政權腐敗無能,已經掌握了話語權而且互相聯絡的民眾很快就能把他們推翻。中東革命的成功,幾乎所有的政治學家都沒有預料到,就是因為他們沒有看到互聯網具有改變社會的強大功能。

中共防互聯網如防洪水猛獸,但是現在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與互聯網聯系在一起了,他們無法全面長期地禁止互聯網。所以不管他們如何限制,在互聯網上我們總是有很多活動空間。下面是幾種網上造勢的方法簡介。

1,利用大型門戶網站的社區論壇造勢。大型門戶網站很多,都可以用來造勢。人流量最大的要數天涯網,它設有全國所有省市縣的論壇,適合各種層次的造勢活動。比如說如果要想在廣東順德造勢,就進入順德社區論壇,在那裡發帖子,散布革命即將爆發的消息,鼓動民眾參與。

以中共網絡管制的能力,他們可以很容易追蹤到發帖的人,所以首發造勢帖子的人越少越好,發了之後就好馬上轉移,把自己暫時隱藏起來。但是評論轉貼的人和馬甲就要越多越好,轉得越快越好,爭取把整個論壇的首頁都變成與革命相關的討論區,在短時期內形成強大聲勢。

2,微博造勢。微博的傳播能力在於它的一傳十十傳百的轉發功能,一旦有人們都感興趣的消息發布出來,一旦一條消息刺激到社會的敏感神經,這條消息就會在短時間內廣泛流傳,中共要想阻止,只有關閉所有微博。但是一般來講,微博的傳播速度快於官僚機構的反應,等他們想關閉微博的時候,全國性的革命聲勢已經形成了。

微博的是個全國性的平台,沒有地區劃分,所以不太適合地區性的局部的造勢,只適合全國性的造勢,需要各地的同道者和廣大反共網友互相呼應,共同推進。

3,利用QQ群造勢。QQ在中國有數億用戶,很多用戶都加入一些QQ群。一般的群都有幾十到幾百人的規模。一個人可以輕輕松松把一條消息或一篇文章發到幾百個群中,讓幾千
幾萬甚至幾十萬人看到。老電影上經常有這樣的鏡頭:革命者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把一疊傳單撒向人群,然後乘亂逃離。現在不用這麼麻煩了,只要上QQ群發帖就行了,效果比到王府井撒傳單的效果都要好得多!

以上三種造勢方法,都存在一定的風險,有志之士可能在造勢階段被抓捕。雖然中共崩潰在即,即使被抓也不可能被長期監禁,但是對很多人來說沒,在革命最關鍵的時候缺席會成為終生憾事,所以要盡可能降低風險。最好的降低風險的方法莫過於委托海外的朋友來做。尤其是為革命造勢的首發微博、論壇帖子、QQ群內發言,應由海外民運人士來做。國內朋友只需大量轉發、跟貼,這樣風險就小多了。我們在海外有個為國內志士提供服務的小團隊,需要這樣的服務的朋友請發郵件至liyiping1911@gmail.com.

4,群發電子郵件造勢。1998年法輪功包圍中南海事件就是是用電子郵件來進行鼓動和聯絡
的。現在的電子郵件用戶又比以前多了數十倍,電子郵件已經成為大多數城市居民最主要的
通信手段。我建議各地的志士都通過各種渠道盡量多收集一些本地人士的電子郵件,在革命時機成熟時,就可以通過群發郵件方式大規模造勢。收集電子郵件信箱的方法則有無限多種,大家充分運用想像力就行了。比如有個朋友在天涯的某地社區論壇上發了一個貼,自稱是一個被小官員始亂終棄的二奶,為了報復要把艷照和視頻廣發。居然有幾千人把電郵信箱寄給個他。此法對嚴肅古板人來說似乎難登大雅之堂,但是對很多喜歡嬉笑怒罵的網友來說,寓革命於娛樂,似乎也無傷大雅。

通過群發郵件造勢有個好處,就是比較安全。特別是谷歌郵箱的保安功能非常好,用它來群發郵件,中共很難追蹤的郵件來源。但是絕對不要用國內公司提供的郵箱來做這件工作,因為他們都是在中共的監控之下。所以大家都應當注冊幾個谷歌郵箱,將來一定有用。

利用像征符號造勢

在互聯網時代,一些傳統的造勢方法照樣有用。比如在公共場所書寫大幅反共標語,散布有關中共當局內訌或軍隊政變的傳聞,都能起到激勵民心的作用。這些手法,大家都已耳熟能詳,我就不一一介紹了。我在這裡重點介紹一下利用像征符號造勢的方法。

像征符號對於革命群眾的作用就如軍旗對於軍隊的作用,它可以向人們顯示革命者在當地的存在。如果革命的像征符號到處都是,就如軍旗漫山遍野,造成一種革命者無處不在的氣氛,起到鼓舞民氣,打擊官威,動搖軍心的作用。

設計一個符號,這個符號要滿足一下幾個要求:

1,簡明易懂:令人一見便知其含義為革命。

2,傳播方便:符號非常簡潔,任何人可以毫不困難地在任何地方書寫塗畫。在一個幾十萬人的城市,只要十來個人就可以在一夜之間把符號寫遍所有重要的公共場所。 

3,風險極小:書寫塗畫者不需要承擔太大個人風險。

4,效果極大:當此符號出現在全國各地大街小巷,道路鄉村,會造成反共者無處不在,中共四面楚歌的心理效應。

在此,我向大家推薦一個完全滿足上述條件的符號:並字外加一個圓圈,並字的左邊一撇改為一豎,就是倒立的 “共”字,含義即為“倒共”。圓圈有完整,全體的含義,引申為全國人民一起動手;另外,從書寫塗畫的效果看,加上圓圈之後,倒寫的共字更加容易引起注意,視覺效果更好。這個符號由海外民運人士團隊“中國民主轉型策略推廣中心”設計,希望所有具有反共民主意識的訪民朋友、有良知的網友、各地同城圈子都來參與推廣。

下面是給志願者參與者的幾條建議:

1,書寫塗畫符號的地點:全國各地。任何適於書寫塗畫此符號的的公共場地,例如公共欄,電線杆,各級政府機構建築物外牆,各種交通樞紐附近。原則是既能讓公眾看到符號,又不會造成對建築物造成破壞。

2,書寫塗畫符號的工具:任何書寫工具,美術工具,油漆工具。盡量使用用完即丟的工具。

3 ,書寫塗畫符號的時間:任何時間,只要不會引起人注意。盡量快閃。

4, 絕對不要使用印刷品。印刷品容易被查獲。

5,有機會就書寫塗畫,但每個地方不宜逗留過長時間,要盡量快閃。

6,被中共訊問時堅決不承認曾經書寫塗畫過此符號。

7,如果在書寫塗畫時被中共發現,堅決不承認知道此符號的意義。

現場動員的基本步驟

造勢只是革命的序曲,現場動員才是革命的正式開始。一旦現場動員開始,大家就要以革命者的姿態出現,正式與中共政權短兵相接,再也沒有回旋的余地。所以走出這一步之前要經過慎重的思考,周密的籌劃,力求旗開得勝。

在各個地區,各種不同場合的現場動員的方法不盡相同,但是有些共通的規律。

1,建立團隊:必須有多人分工合作才能進行有效的現場動員。由於現場動員一開始就要形成一定的規模,需要有多個小組同時在多個地點進行動員。一個人無法分身同時出現在多個場合,必須要有一個團隊,成員之間要分工合作。一般來說,每個小組至少要有3批人,一批是主要的動員者,對人群進行正面的動員;一個協助者,在被動員的人群中引導情緒,響應動員者的號召;一個注意周邊的情況,並及時向其他兩組同道通報。
建立志同道合者的同城圈子,是進行民眾動員的必要前提。如果只是個光杆司令,無論他能力多強,名氣多大,在全國有多少粉絲,都沒有辦法進行真正的現場動員。

2,思想准備:現場動員的組織者和參與者都要有冒險犯難的思想准備。盡管中共已經是強弩之末,但是在崩潰之前,做最後的掙扎,對革命者進行拘捕,監禁和酷刑都是有可能的。有這種思想准備的人,一旦開始行動,就會拼命向前,力求革命成功。

3,物質准備:現場動員要有基本的物質准備。動員的工具要齊備,比如擴音器,大型的標語條,和小標語牌,旗幟等。這些物質准備不能太提前,太提前有被發現的風險。最好是在動員前夕准備就緒。

4,選擇地點:動員的地點要是人口稠密、反共者多的地方。比如中下層人民聚居地城市社區,農民工聚居的大型企業的宿舍,大學校園等地方,都是進行動員的最佳地點,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高級住宅小區,壟斷行業的國有企業,或者員工不多的高科技企業,就絕對不適合作為現場動員,原因是這些地方具有強烈反共情節的人不多。遠離城市的農村地區也不是初期動員的場所,因為即使動員起來,也較難擴散。如果同道者人數很多,就要盡可能多選擇一些地點同時動員。只要其中一個動員成功,就可以以此為基礎把事態擴大。

5,聚集民眾:現場動員首先要用各種可能的辦法把分散的人聚集起來。民眾本來都是在各自得住宅,車間,店鋪,教室或宿舍之內,動員者先要制造一些引人注意的事件把民眾都吸引到一起來。聚眾的方法可以是直接地向民眾做革命宣傳,也可以先用間接方法把人聚集到一起,比如可以在工廠關掉電閘,然後在引導工人們走出車間;在鬧市區與少量的警察或城管發生爭執,引起市民圍觀; 在學生宿舍大樓與政工干部爭論政治問題,讓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這個環節一定要多人合作,一部分人制造事件,一部份人夾雜在人群中引導情緒,烘托氣氛。

6,走上街頭:當現場氣氛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就直接鼓動人群走向街頭,並且自己要走在第一排。組織者也可以拿出早已准備好的標語,旗幟和小牌子分發給大家。這一步也需要團隊合作,小部分人作為組織者走在隊伍的最前頭,大部分人則在人群中對領導者的號召作出積極的回應,以此引導人群跟隨領導者。

7,擴大戰果:初步動員成功之後要形成漣漪效應,讓事態迅速擴散。比如說,一個20人的團隊在一個居民小區成功動員了一萬人走上街頭,這時的這20個中的15個人都應當從被動員起來的人當中挑選一批自願者,形成15個新的動員團隊,分頭去周圍的社區,工廠和街道進行動員。用這種方法,動員的能量就會呈幾何級數增強。

一旦走上街頭,革命的規模就要不斷擴大,停滯意味著被鎮壓。一個地區的規模大擴大到當地警力無法鎮壓的時候,民眾動員就算旗開得勝了!

*如需要進一步探討,請聯絡轉型策略推廣中心 xiaoquanzi2012@gmail.com [博訊來稿] (博訊 boxun.com)

2013年2月4日星期一

明鏡歷史網: 中南海曾经是公园

明鏡歷史網: 中南海曾经是公园: 2000年上半年,《北京档案资料》连续刊登一组《中南海史料》。这些史料告诉我们,早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中南海就变成公园了。把皇帝禁苑与军阀官邸变成公园,是臣民社会向公民社会过渡的一个标志,对于当前的社会转型具有某种借鉴作用。   早在金、元时期,“太液秋波”就是“燕京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