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3日星期五

国民党 (1912年-1913年) - 维基

 

存在于19121913年间的国民党宋教仁建立于中华民国初年、主张内阁制的民主政党;与日后孙中山中华革命党所改组的中国国民党既有关系也有区别。

[隐藏

成立及背景

国民党成立地点——北京湖广会馆

国民党于1912年8月25日在北京湖广会馆召开了成立大会。该党是由中国同盟会(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共和实进会等五团体改组而成。

在成立大会上,阎锡山张继李烈钧胡瑛王传炯温宗尧陈锦涛陈陶遗莫永贞褚辅成松毓杨增新于右任马君武田桐谭延闿张培爵徐谦王善荃姚锡光赵炳麟柏文蔚沈秉堃景耀月虞汝钧张琴曾昭文蒋翊武陈明远被推举为参议。[1]

同盟会原是清末的一个秘密的革命团体,在1912年3月公开化后,吸收了很多新会员,仍能坚持革命理想;但由于孙中山先在1912年3月辞去临时大总统,加上后来的唐绍仪内阁在6月请辞,使同盟会的中央政治势力消失;袁世凯迁都北京后,把持政局;而在北京亦有很多前清的旧官僚,同盟会受旧势力包围,加上部份保守派及同盟会的分支—民社光复会,组成了共和党,使同盟会有江河日下之势。

在这情况下,宋教仁为了避免同盟会再度分裂,加上为了实现他自己的内阁政治理想,以及确定同盟会在临时参议院的席位保持多数,不顾部份同盟会会员的反对,联合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共和实进会等组织,组成了国民党,目标是依据临时约法去组成国民党的内阁,掌握政治实权。

而与同盟会等革命人士之主张向来南辕北辙之君主立宪派人士,也合民主党共和党统一党三党为进步党,与国民党争夺政权。

组织及党纲

国民党的人事组织有理事九人、参议三十人、候补参议十人及名誉参议七人。九位理事分别是: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王宠惠王人文王芝祥吴景濂张凤翙及蒙古人贡桑诺尔布,以孙中山为理事长;因为孙中山亦是当时全国铁路督办(总部在上海),故此实际党务则由宋教仁代理。另外设政务研究会、总务部、交际部、政事部、文事部及会计部。

国民党的党纲有五条:(一)保持政治统一、(二)发展地方政治、(三)厉行种族同化、(四)采用民生政策及(五)维持国际和平。

国会选举及“宋案”

宋教仁遇刺身亡后的遗照

1912年底到1913年初的中华民国国会选举中,国民党若不计跨党人士,在参议院274个席位中赢得132个席位,在众议院596个席位中赢得269个席位,在参众两院中成为多数派,代理事长宋教仁可望成为国务总理,引起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的猜忌。在国会正式召开第一次会议之前,袁世凯发电召宋教仁赴面商国事,宋教仁认为大局已定,遂毅然起行;临行前,陈其美曾经嘱咐宋小心袁世凯;于右任亦劝宋改行海路,皆不为宋所接纳。宋教仁终于在1913年3月20日晚上10时于上海火车站被行刺,两日后去世,时年32岁。数日后,正凶武士英及协凶应夔丞落网,并且在应夔丞家中搜出了一封代国务总理赵秉钧给他的密电码一册、“叮嘱‘以后有电直寄国务院’”的密函一份及多件由内务部秘书洪祖述指使他行刺宋教仁的电函;故此不少历史学家都认为袁世凯是幕后主谋,但亦有部份人认为幕后主谋者为赵秉钧。

二次革命及国民党的分裂

在“宋案”发生后,国民党内部弥漫着悲愤的情绪,党内一致认为袁世凯是幕后主谋;但在追究责任的方式上存在着分歧:孙中山力主立即起兵讨袁,理由是袁世凯是前清的重臣,但对革命及满清首鼠两端,加上拥兵自重,用现代法律起诉的形式去讨回公道是行不通的,倒不如趁袁世凯的军费(即是善后大借款,共两亿银元)尚未到手,乘势首先发难,或许有些胜算,但与会者只有戴季陶一人赞成;其余的党员支持黄兴的建议:用法律起诉的方式去控告袁世凯,理由是国民党没有任何强大的兵力去对袁兴师问罪,加上其时是民国时期,是现代共和政体,国民党又是国会中的多数党,应该诉诸法律而不是武力,若袁世凯公然撕毁法律,到时再起兵亦不迟。

故此国民党首先请江苏都督程德全向国会提出成立特别法庭去处理“宋案”,但被国民党籍的司法总长许世英驳回,他认为诉讼应由地方法庭开始,不可越级,成立特别法庭是干预司法独立。另外同时只有孙中山要求国民党籍的江西都督李烈钧安徽都督柏文蔚广东都督胡汉民宣布独立,但三督马上回复没有足够的实力;而孙中山在武汉进行的地下活动又被黎元洪捣破,其他国民党员包括黄兴,则只靠法律起诉的方式去控告袁世凯,忽视积极的军事布署,令袁世凯可以对国民党先发制人。

当袁世凯向六国列强商议的善后大借款绕过国会程序到手之后,受到国民党的国会议员及湖南都督谭延闿、江西都督李烈钧、安徽都督柏文蔚、广东都督胡汉民四位都督反对,此时孙中山自知不敌,为了国民党不被袁世凯及北洋军阀剿灭,愿意用和平方式解决“宋案”,但袁世凯坚持撤换国民党籍都督李烈钧、柏文蔚及胡汉民。1913年7月,孙中山在上海召开党务会议,决定兴师讨袁,发动“二次革命”。

7月12日,李烈钧首先宣布江西独立,接着江苏安徽上海广东福建湖南重庆亦宣布独立,黄兴被任命为讨袁军总司令。但不到两个月就被袁世凯的部下及唐继尧所击败。孙中山、黄兴、李烈钧、柏文蔚、陈炯明陈其美、胡汉民等相继流亡日本

孙中山在检讨“二次革命”失败原因时发现,国民党于“宋案”后未能即时讨袁,以致令袁世凯收到善后大借款后对国民党先发制人。而最根本的原因是国民党不但失去像同盟会一样的革命精神,散漫无力,而且有很多投机份子、政客、军阀、市井之徒混入。因此,在“二次革命”期间,有很多党员便各自打算,并未服从理事长孙中山的号令,例如谭延闿;更甚者,有些国民党员根本就否定革命,后来支持袁世凯称帝。

有鉴于此,孙中山决定将国民党改变成为一个充满革命精神、行动一致的中华革命党,再进行讨袁。但对于中华革命党的组织办法 — 尤其是立誓服从孙中山及打指纹为记的做法,黄兴、李烈钧、柏文蔚、陈炯明等均未能接受,故此未有加入,而另组欧事研究会,对外仍用“国民党”的名称,在一定程度上继续反袁。

至于在国内的国民党本部,已经将孙、黄等参与“二次革命”的人的党籍取消,划清界线。此时的国民党处于分裂状态。

国会开幕及勒令解散

反观在国内,袁世凯并未因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而立即被定为非法组织;因为他需要国会选举他为正式的大总统,而国民党是国会的多数派,将其解散即是令国会瘫痪。1913年10月6日,国会选举袁世凯为正式大总统。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并收缴国民党议员证书。国会因人数不足而无法开会。1914年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

护国运动

国民党 (1912年-1913年)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