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坚决主张民主原则 痛斥孙中山专制跋扈
作者:李扬帆(北京大学副教授),选自:南方都市报
从行政上而言,虽则当今有湘西自治州,其范围小于本文所叙及之大湘西,但自古沅江以西及澧水流域均属湘西,并无歧义。自古以来,湘西与中国历史进程紧密相关,湘西人之血性也在历次重大历史事件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近代湘人杨度名言有云:“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而湘西人又为湖南人中之豪杰也。
100年前,因为一次偶然的炸弹爆炸事故,后来被称为辛亥革命的那件影响中国千年历史的武装起义在武昌爆发。许多为革命奔波了十几年的领导者对于骤然到来的事件其实并无准备,比如,孙中山尚在美国,从报纸上知道了中国革命,才决定赶紧回国。绝大多数国人并不知道发生了这件事情以及这件事情发生后的意义,离中原最近的偏远蛮荒之地湘西,也是在睡梦中模糊感受到了这革命的到来。
视死如归:湘西三死士
为共和革命而死,湘西有三人最为著名:刘复基、蒋翊武和宋教仁。他们均在30岁左右血染共和,毫无畏惧,真乃湘西血性死士。
刘复基为武昌首义三烈士之一(另两人为彭楚藩和杨洪胜)。他们本不该死,尤其是刘复基。身为文学社评议部长(蒋翊武为社长)、湖北革命军常驻军事筹备员的刘复基是武昌首义的真正策划者。武昌首义三烈士的死是一场偶然事故,而辛亥革命之爆发于1911年10月10日,也因之成为偶然。
1911年10月9日晨,蒋翊武赶回小朝街85号的起义总指挥部。复基通报近来湖北革命形势发展情况,以黄兴曾来电约农历九月初(公历10月底)11省同时起义,但“本社同志以过迟恐致误事”,主张赶紧起义。蒋、刘二人及各革命人士犹豫不决。是日中午,传来汉口宝善里机关失事。原来此日上午,孙武等人在俄租界的汉口宝善里14号制造炸药,拟炸湖广总督瑞澂的卧房。一位叫刘同的人———他是革命党人刘公的弟弟,叼着香烟进入孙武房间。此人错把放炸药的桶当做了烟灰缸,随手把烟蒂扔了进去。一声巨响引来了俄租界的巡捕。俄国巡捕将起义文件和党人名册等全部搜去。蒋翊武闻之,“当场泪下”。刘复基大声激愤地说:“事到如此,哭有何益,不如今夜起义!”蒋翊武即根据已经通过的起义计划,下令当晚12时正式行动,以南湖炮队发炮为号。
当晚11时许,总指挥部被围。复基与翊武等人被捕。而翊武仍然留长辫着长衫,其形象如同一般学究,不被军警重视,乘乱逃逸。
10月10日凌晨,被捕的刘复基见起义未发(实际上是南湖炮队还未正式收到发炮起义的命令),焦急莫名,遂向大堂内围观者高呼:“同胞们!大家努力!可怜我这些遭虐的同胞呵!”旋即英勇就义。同时就义者有彭楚藩和杨洪胜,三人的头颅,被挂在了城头。是日晚,武昌起义才正式爆发。
蒋翊武于12日赶回武昌,组织义勇军。汉阳失守后继黄兴任护理总司令,负责指挥。
1912年6月,蒋翊武将文学社并入同盟会,不与袁世凯合作,在宋教仁被杀后回湘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遭通缉。1913年8月29日南行至广西全州府兴安县境,为巡防统领秦步衢所捕。袁世凯命广西都督陆荣廷将翊武“就地枪决”。10月9日,翊武作《遗书》及《绝命诗》四首,其一曰:“当年豪气今何在?如此江山怒不平!嗟我寂冤终无了,空余虏剑作寒鸣。”英勇就义于桂林丽泽门外。临刑前拒绝下跪,并声称要有一个连的仪仗兵伴军乐队欢送。最后他盘坐在红地毯上,张开双手对行刑队大声说:“来吧,就朝这里开枪!”行刑排长惧之,用手枪从背后开枪。
蒋翊武因革命而死,也因宋教仁而死。1913年3月20日,上海火车站一声枪响,刚在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国会选举中获胜的宋教仁在准备北上时倒下了,两天后去世。宋教仁的倒下,宣布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真正民选总理的倒下。这才导致蒋翊武愤然与其余革命党人参加反袁的二次革命。
宋教仁秉性中有别人不及的理性成分。在1904年华兴会起义失败后他流亡日本,与黄兴一起协助孙中山创建同盟会。无宋、黄二人的鼎力相助,绝无孙中山之同盟会的创建。无宋教仁的执意坚持,也绝无国民党之成立。是以宋教仁为中国民主革命的真正伟人,惜乎死于暗杀。
即便在同盟会内部,宋教仁也是坚决主张民主原则,他是最早也最为坚定地批评孙中山“做事近于专制跋扈”的第一人。1912年7月,宋教仁与教育总长蔡元培等同盟会人士辞职,准备参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宪政的选举。在宋教仁的推动下,以同盟会为主,联合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组建了中国国民党,以便同袁世凯抗衡,实行议会民主制度。
然而,袁世凯搞的这个假民主选举的性质很快暴露。他决计没有想到新的国民党能够在竞选中取得议会多数席位,这就使得宋教仁有资格以多数党领袖身份出任内阁总理。明知有生命危险,宋教仁坚持在回湖南探亲后经上海去北京准备组阁,湘西人刚正之风令藏在阴暗角落的政客们胆寒,宋教仁果然遇刺。尽管袁世凯有最大嫌疑,但真正的幕后凶手已成历史悬案。孙中山挽联说:“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赤诚侠义:湘西三名士
辛亥前后,湘西另有三人代表了此地文武两面之赤诚、善慈、侠义的真性情。一位是熊希龄,一位是杜心武,一位是陈渠珍。
熊希龄,湘西凤凰人,1894年,殿试二甲进士,点翰林院庶吉士。甲午之役后,熊希龄上书洋务派首领、两湖总督张之洞,强烈要求变法维新,被张之洞委为两湖营务处总办。1898年,熊希龄被御史黄桂均参奏,指为康梁党徒,受到“革职永不叙用,并交地方官严加管束”的处分。庚子之后,熊希龄参与办理地方实务改革,并在1905年随“铁杆立宪派”端方一起出洋考察各国宪政。
1911年辛亥革命起,熊希龄转变政治立场,次年初,以湖南共和协会会长名义,致电袁世凯,督请满室“明诏退位”,公开襄赞共和。不久,袁世凯担任大总统,国会同意任命熊希龄担任财政总长。1913年6-7月间,袁世凯以“古玩事件”(熊希龄是中华民国的第一任热河都统,被袁世凯陷害告以私藏文物)为要挟,迫使并不想担任总理的熊希龄组阁,以遂其弄权专制之志。在此期间解散国民党的大总统令颁布,国会也被袁世凯搞垮。在熊希龄被利用完了之后,袁世凯再次利用公开所谓盗宝案,致使熊在1914年2月6日提出辞职。
与袁世凯决裂后,熊希龄退出政治舞台。此后建香山慈幼院,任院长,此为近代中国国内最完善的慈幼教育机构,收养京畿地区的无辜灾童,维持垂二十年之久。熊希龄以慈善家终世,非有一种名士的决绝之心不可成其事也。
另一位湘西辛亥传奇人物杜心武,号儒侠,道号“斗米观”居士,1869年出生于湘西张家界市慈利县江垭镇,武陵山一带流传的武术门派自然门的宗师。杜心武身材瘦削,被称为侠骨。年轻时拜徐矮子为师,学得一身惊人的武功,早年在四川、贵州、云南一带做保镖。威震四方,被誉为“南北大师”。1904年,杜心武在日本留学时(应该学的是农学)认识宋教仁,并加入了同盟会。孙中山在日本时,宋教仁便参与了保护孙的工作,于是坊间便盛传杜心武为孙中山的保镖。事实上,孙中山在这几年间只在日本待过几个月,其余时间在世界各地奔波筹款,因此,杜心武可能参与了在日本的保卫,但不是孙中山的贴身保镖。回国后,杜心武参加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1912年5月,宋教仁任北京政府农林总长,杜心武任佥事。旋调任农商,农工部部员,继调任农商部直属第二农事试验场(河南彰德)会办,后改任直属第一农事试验场(今北京动物园)技正。1913年宋教仁遇刺后,杜心武无意政坛,在家装疯,人称“杜癫”,闭门谢客,潜心学道。
“湘西王”陈渠珍也为赤诚侠义之名士,难以一般军阀视之。渠珍有《艽野尘梦》传世,他生于湘西凤凰,是沈从文的老乡和上司,贺龙曾经的上司和对手。陈乃一儒将,沈从文在其手下当文书,读其藏书乃通人文。而陈在年少时曾投靠清末川边大臣赵尔丰,入藏平叛。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陈尚在西藏,他跋涉万里回到湘西。其《艽野尘梦》为康藏陈年旧事中之最有人情味、最有真实性的游记。陈在西藏得一名“西原”的藏女,在其鼓励下率115名湘西汉子出藏,度过无人区,历时200多天而仅得7人生还到西安。奈何19岁的西原自高原下来,不能适应内地气候,染天花死于西安。陈氏既安厝西原,“入室,觉伊不见。室冷帏空,天胡不吊,厄我至此,又不禁仰天长号,泪尽声嘶也。余述至此,肝肠寸断矣。余书亦从此辍笔矣”。10余年后渠珍将西原移至湘西以亡妻之礼葬之,此事最见湘西人之真性情,读之令人唏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