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
2012年8月11日星期六
井勿幕(1888一1918)
井勿幕(1888一1918),名泉,字文渊,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广阳镇井家原人,陕西辛亥革命的先驱和杰出领导人之一,被孙中山先生誉为“西北革命巨柱”。1905年加入同盟会,尔后奉孙中山之命回陕发展组织,任陕西支部长。1906年再赴日本,与赵世钰等在东京成立同盟会陕西分会。1918年在陕西兴平县被奸人设谋杀害。陕西军民为怀念井的不朽功勋,曾将井在西安居住过的四府街更名为井上将街,并在街南端城墙上凿开一门,名勿幕门(即今小南门)。
中文名:
井勿幕
别名:
原名井泉,字文渊,笔名侠魔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陕西铜川
出生日期:
1888年2月12日
逝世日期:
1918年12月23日
职业:
革命家、思想家、将军
信仰:
三民主义
主要成就:
陕西辛亥革命的先驱和杰出领导人
靖国军总指挥
被追赠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衔
被孙中山誉为“西北革命巨柱”。
人物简介
井勿幕(1888年2月12日-1918年12月23日)原名井泉,字文渊,后通用井勿幕,笔名侠魔,陕西省
蒲城县
(今属
铜川市
印台区
)
广阳镇
井家塬村人。井勿幕4岁父殁,是
井岳秀
(字崧生)胞弟。是
中国
最早的
同盟会
员之一。在
辛亥革命
中,他积极奔走,以年轻的热血∴之躯奉献于祖国和人民,被孙中山誉为革命的“后起之秀”,“西北革命巨柱”。井勿幕幼时聪敏好学、志向远大。1903年12月留学日本,入东京大成中学学习日语和普通学科.是陕西早期的留日学生。1905年8月20
井勿幕像
日由陕西同乡
康心孚
介绍加入
中国同盟会
。
南京
临时国民政府稽查局副局长,
陕西靖国军
总指挥,陕西辛亥革命的先驱和杰出
领导人
之一。1918年11月21日被
广州
孙中山护法大元帅府特赠
陆军中将
衔。1945年11月19日被国民政府追赠为
国民革命军
陆军上将
衔。
编辑本段
人物生平
井勿幕幼时聪敏好学,少有大志,早年入川,结识了
熊克武
等革命志士。1903年12月留学日本。1905年冬奉
孙中山
之命担任同盟会陕西支部长,回陕组织同盟会。1906年夏第二次赴
日本
筹备成立同盟会陕西分会,一面学习制造炸弹,还担任文字宣传,为孙中山所器重。1907年回陕联络会党和刀客,后第三次赴日本。1908年2月在
东京
参与创办《夏声》杂志,撰文宣传革命,在《夏声》杂志第3号上,以“侠魔”为笔名,发表题为《二十世纪新思潮》一文。同年10月回陕,参加领导了陕西的反清学生运动。1910年春奉同盟会总部令,回陕西组织起义,参与促成陕西同盟会和哥老会的联合。同年秋南下
香港
,参与筹划
广州起义
。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失败后,5月间回陕西,与
哥老会
党人张云山
井勿幕陵墓
、
万炳南
等密谋,准备大举。6月又与
杨叔吉
等人赴
西安
满城
观察敌情。8月派邹子良赴渭北联络刀侠,并派王荣镇赴
四川
、陈得贵赴
山西
联络会党。9月下旬张聚庭从南方带回同盟会总部命令,告知全国,确定10月6日同时起义,由各省革命党负责组织。10月辛亥革命爆发后,任陕西军政府北路安抚
招讨使
。1912年被南京临时国民政府委任为稽查局副局长,以陕西事务纠缠未就职。同年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任国民党陕西副支部长。1913年参加“
二次革命
”,讨伐
袁世凯
,失败后避居日本。1915年赴
云南
参加护国战争,并任熊克武部参谋长。1917年3月任关中道尹。同年8月离职,闲居西安。1918年11月赴
三原
就任陕西靖国军总指挥。
1918年12月23日被靖国军第1路
郭坚
部参谋
马凌甫
杀害,时年仅30岁。1918年11月21日被广州孙中山护法大元帅府特赠陆军中将衔,明令嘉奖抚恤。1945年11月19日被国民政府追赠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衔。被孙中山誉为革命的“后起之秀”、“西北革命巨柱”。
1929年由国民党员
焦子静
、
李桐轩
、
刘治洲
、
景定成
、王子中、
范紫东
、蒙俊僧、
孙蔚如
等34人树碑,陕西省政府主席
宋哲元
撰文,
毛昌杰
书《井先生纪念碑》,立在
西安市
革命公园
内。1945年12月23日,勿幕遇害27周年纪念日,南京政府派监察院长
于右任
专程来陕主持,将勿幕灵柩由
蒲城
迎至西安革命公园内,举行公祭。同时在三原举行“三原各界公祭进勿幕先生纪念大会”。会毕,移灵榇于西安南郊少陵原(今
长安县
境内),拨款购地12亩,建立陵园,举行隆重的安葬仪式,树立墓碑,并在路口上建立
蒋介石
题字的“追赠陆军上将衔井勿幕先生之墓”的牌坊,备极尊崇。1981年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之际,勿幕旧坟得以重新修整。
编辑本段
革命历程
井勿幕,1903年冬,15岁的井勿幕远渡重洋赴日留学。1905年8月20日加入了孙中山在东京创建的同盟会。同时,他很想陕西也尽快成立这个组织,遂向孙中山请求回国。孙中山被其年少志大所感动,便同意其回国的请求。回陕后,他便奔赴渭北各县,宣传同盟会纲领,秘密发展了30多名成员。成立了同盟会陕西支部。辛亥革命前夕,
陕西
反清浪潮汹涌澎湃,这与井勿幕的精心策划、积极奔走是分不开的。
1906年夏秋之后的两三年间,他又曾两度赴日,除读书并筹建同盟会东京陕西分会外,他又于1907年2月,回国并亲自去南方会见了
黄兴
和
秋瑾
,了解革命形式。后即赴日向同盟会东京总部负责人
吴玉章
做了汇报。这次在东京住了一年,一面研究国际国内形势和思潮,一面筹划陕西籍留日学生在东京创办《夏声》杂志。他以“大无畏”、“侠魔”等笔名发表许多文章,揭露清政府的黑暗和腐朽,宣传民主
共和
思想,声援国内反清斗争。1908年秋,“蒲案”爆发。井勿幕遂在《夏声》杂志第八号发表了《
蒲案
感事》一文,揭露蒲城知县李体仁封闭学堂,毒打师生,违法滥刑,草菅人命的罪恶行径。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清政府最终将李体仁革职查办。1909年春,于右任因创办《民呼日报》宣传革命
井勿幕先生墨迹
,被
上海英租界
捕房逮捕。井勿幕立即在《夏声》上发表文章揭露事件真相,呼吁社会舆论支持正义,引起国内外的震动,英方最终只好释放了于右任。尤其在1908年发表的长篇政论文章《二十世纪之新思潮》一文,盛赞社会主义理论,指出
资本主义制度
以成"晚照斜阳,行将就没而黑云蔽空","冲天之大浪来者,即此社会主义新思潮也"。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全省乃至全国最早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南京临时政府
成立后,孙中山就任临时
大总统
,但最终被袁世凯夺了胜利果实。而此时同盟会内部也出现了分化,有的人倒向了袁世凯。但井勿幕始终坚持革命,坚决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1915年12月,袁世凯阴谋称帝,反袁怒潮席卷全国,
蔡锷将军
首举仪旗讨袁。井勿幕在
上海
同熊志武等人商定反袁,随即赴云南参加反袁斗争。历任参谋和前敌总指挥,转战四川沪洲、徐府一带。后来他策应陕西的反袁护国斗争,乔装商贩徒步回陕。此时袁世凯在全国的一片唾骂中忧惧而死,但陕西仍为
皖系军阀
段祺瑞
的爪牙陈树藩控制。井勿幕十分气愤,旋既赴京联络革命志士,开展反对陈树藩的斗争。1917年12月,陕西国民党革命派响应孙中山
广东军政府
号召,反对
北洋军阀
段祺瑞废弃《临时约法》,成立靖国军,打响了
护法战争
。于右任被陕西的
国民党
人士从上海请会,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分兵六路进攻
陈军
。
陈树藩
惊慌失措,请井勿幕以调解人身份去三原(
陕西三原县
),企图借井之声望分化瓦解靖国军。井勿幕素孚众望,加之靖国军多系井之旧部,所以他一到三原就被推举为陕西靖国军总指挥,一时间士气大振陈树藩更加恼火
1918年10月,云南靖国军第八军军长
叶荃
率部援陕,到达第一路军郭坚驻防的
凤翔县
(陕西
凤翔
县)。11月中旬,井勿幕一行前往凤翔慰劳叶部,当井勿幕返回三原途经
兴平
(陕西
兴平县
)时,忽然接到郭坚来信,约井勿幕于21日赴兴平南仁堡参加军事会议。井勿幕明知赴会有险,单他认为"只要对革命有好处,我是不怕牺牲的。"并如期赴约。结果他一到就被陈树藩勾结的靖国军内部败类郭坚部营长李栋材杀害,年仅31岁。
23日那天,他只带四名护兵,到南仁堡后,被李栋材的部下从背后连开两枪,当即牺牲。“李栋材者,陈之部下,
叶军
至陇州,李以力不敌诈降,而潜以密章上陈氏,必欲以民党要人之首,表明其心。”李见井中弹倒地,立即割下井的首级,带到西安向陈树藩表忠心;井的尸身,由随行护兵背回泾阳。泾阳驻军团长
田玉洁
几次赴省与陈交涉,才索回井的头颅,与其尸身一起草葬蒲城。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于右任含泪握笔,将井“奔走南北者十余年,经营蜀秦者百余战”的事迹,呈文上报广州革命政府,广州革命政府决定由国民党党史委员会为井立传,1943年8月14日国民政府明令褒奖,追赠陆军上将。陕西军民为怀念井的不朽功勋,曾将井在西安居住过的四府街更名为井上将街,并在街南端城墙上凿开一门,名
勿幕门
(即今
小南门
)。
编辑本段
轶事趣闻
父母其人
井勿幕的先祖夫妻2人,由陕西
扶风
逃荒,来到蒲城井家塬,给丁姓地主做长工。妻死,丁姓给坡地一块,使其葬埋。掘墓时,发现墓穴葬有古代武将骸骨,穿戴盔甲和殉葬金银器物甚多,因以致富。初在井家塬附近植槐树百株,出售秧苗,人称为“井百槐”。后与人合股在四川
自流井
开
盐井
,每岁所得红利,全运
江西
,铸成江西元宝,运回蒲城,更成巨富,清道光年间,他的祖父在县城大什字巷新建住宅,遂由井家塬移居县城。井勿幕的父亲井水汲,字绠斋,因一目失明,人称“井瞎子”,乐善好施。1877年,西北各省大饥,井永汲倡议放赈。蒲城县令某,因不能包办侵吞,质问井:“你有多少钱?敢在蒲城县放赈!”答:“我没有百万之富,就不敢干这活(事)!”从此,人称井永汲为“井百万”。他独出
白银
数十万两,在蒲城设粥场几处,放赈3年,度过荒年,而家渐衰落。井勿幕4岁父殁,胞兄井岳秀(字崧生),大勿幕10岁,对他特别爱护,抚养成人。勿慕聪颖异常,勤学苦读。
八国联军
攻陷
北京
,
慈禧太后
和光绪皇帝逃到西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辛丑条约
》。仅庚子赔款的本息,按当时全国4亿人口计算,每人应负担白银2两以上,因而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井勿慕虽在幼年,却非常关心国家民族的兴亡,他们弟兄纵论天下大事时,勿幕对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多所指斥,井崧生尝自叹不如。勿幕性格开朗,貌秀心雄,豪侠尚武,于学业之余,随井崧生拜三原名拳师
鹞子高三
的大弟子
金仲
为师,练习拳剑技击,又日常腿缚铁瓦,锻炼腿足。他平日沉默寡言,遇事策划解譬,滔滔不绝。生平仰慕
班超
、
傅介子
的为人,常常高歌吟咏,特别爱唱汉高祖的《
大风歌
》和
荆轲
的《易水歌》,慷慨激昂,形于辞色。
兄弟亲情
1902年他们弟兄分居时,分给他的蒲城县内义源永杂货铺破产,债主临门,无法应付。这个年仅14岁的少东家,迫不得已,和井崧生商量,由佣工康宝印陪同,赴四川
重庆
,去投靠曾受过他父亲
周济
的川东道道台
张铎
。在重庆正蒙私塾读书年余,结识了当地革命青年
杨庶堪
、
朱之洪
、熊克武、但懋辛等。闻孙
中山
先生在国外成立反清的革命组织“
兴中会
”,同时四川有学生赴日本求学的消息,便不顾张铎的阻拦,于1903年12月冒险随众赴日本。1905年8月孙中山先生在日本创建同盟会,井勿慕由陕西同乡康心孚介绍加入,为中山先生所器重,“呼为后起之英”。但向中山先生要求回陕组织同盟会支部时,中山先生却说:“你这个17岁的小孩,能办成这样大的事吗?”他慷慨陈词:“我虽年少,但我哥井岳秀在陕熟人颇多,可以通过我哥联络各界人士。”当时中山先生正想打开西北革命局面,见他态度坚决,又有井岳秀为助,遂委井勿慕为同盟会陕西支部长,回陕开辟工作。同年冬季带着中山先生给井崧生的亲笔信,取道
朝鲜
及
辽宁
、
河北
、山西等省,途中视察各地情况和清廷虚实,渡河回陕。
1906年春在井崧生的帮助下,奔走渭北各地,秘密活动,数月间就发展了同盟会员
吴宝三
、
张拜云
、
郭希仁
、
李仲
特、李桐轩、王子端、焦子静、
师子敬
、朱漱芳、尚天德、寇胜浮、常铭卿、柏筱余、严文轩、
高又明
、钱定三、谢镛、邹子良、
马开臣
、胡定伯等30余人(
张凤翙
等军界人士,另行加入
日知会
),在三原
北极
宫召开同盟会会员全体会议,创建了同盟会陕西支部,奠定了同盟会在陕西活动的基础。会后,勿慕又赴
宜君
、耀州(今
耀县
)等地,准备设立同盟会秘密机关。同年夏季,井勿幕二次赴日本。秋季,同盟会陕西分会在东京正式成立,到会20余人,推
白毓庚
、
杨铭源
为正、副会长。12月勿幕经朝鲜回国。这时同盟会陕西分会在学界、军界、刀侠、会党等各方面都迅速得到发展,勿幕往来奔走于山西、
河南
、
甘肃
、四川各省,以联络当地同志。并推钱定三、胡景翼(笠僧)为运动新军的中坚干部。
1907年2月,井勿幕经四川,转赴东南几省,和黄兴、秋瑾、朱鐀等联络,密谋革命事宜。同年9月下旬,他和李仲特、高又明等人在
大雁塔
秘密开会,讨论贯彻同盟会纲领。由于多数人不赞成“平均地权”,决议改为“土地国有”。定于农历九月九日去中部(今
黄陵
)县祭
黄帝陵
山,激发我汉族同胞的民族精神,并推郭希仁、张翊初(赞元)起草祭文。会后,他和李仲特、焦子静、吴虚白等陕西16人,四川7人,甘肃、山西各3人,
广东
1人,共20余人,都到黄陵,以祭轩辕黄帝为名,当场通过“驱除鞑虏,光复故物,扫除专制政体,建立共和国体”的奋斗纲领。不久,勿幕第三次赴日本。1908年2月,勿幕在东京参与创办《夏声》杂志,撰文宣传革命,在《夏声》杂志第3号上,发表题为《二十世纪新思潮》一文,认为“所谓共产主意(义),要其宗旨所归,在全废私有财产,为人民全体共有财产。协力一致,从事生产,天下一家。”这是他对共产主义的简要介绍。1910年春,井勿幕奉同盟会总部令,回陕西组织起义,在泾阳柏氏花园开会20余日,传达总部指示,制定在陕西起义计划。6月,他和邹子良、郭希仁、
张云山
、王荣镇等人集会于
小雁塔
,商讨起义事宜,7月9日又召集同盟会和会党负责人
张伯英
、钱定三、
胡景翼
、李仲三、
邹子良
、张云山、张聚庭、万炳南等30余人,号称36弟兄,在大雁塔“歃血结盟”,共图大举。同年秋季,他和吴玉章、熊克武、但懋辛由上海赴香港,策划广州起义。
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失败,勿幕与总部诸人计议。他愤激地说:“吾党精英,损失殆尽。若不迅图急进,将来更不易举。
长江
方面,已有密报,于夏秋之间进行,吾等应由西北发难,收南北呼应之效。”在5月间回陕西,确定10月6日同时起义,陕西决定由新军在西安起义,渭北各县响应。决定之后,勿幕亲赴渭北布置,准备起义。10月10日
武昌起义
后,陕西各地纷纷欲动。10月22日,新军同志首先在西安起义(俗称“反正”),激战三昼夜,24日西安完全光复。同时同盟会会员胡景翼、胡定伯在耀州起义,富平哥老会首领向紫山率众光复
富平
,25日三原、
商州
(今商县)光复。此后陕西各县陆续光复。1911年l0月下旬陕西
革命军
司令部举行会议,仓促推举张凤翙为军事首领,众人仍暗中拥戴勿幕为大都督。勿幕在耀州使人转告他们,临时换主帅,只能是自己扰乱自己内部,制止了众人的企图,遂推定张凤翙为
秦陇复汉军
大统领,钱定三、万炳南为副统领。军政府正式成立。10月27日由渭北赶回西安,10月31日军政府委勿幕为北路宣慰安抚招讨使,井崧生、胡景翼、
曹世英
、郑庠等,都在他的部下分任标统。陈树藩为东路
节度使
,负责指挥军事。11月1日在陕西新军中最有声望,与勿幕志同道合的秦陇复汉军副统领钱定三,率学生40余人赴
潼关
,指挥东路战事,途经
渭南
,被当地土豪韩秉堃组织的反动民团杀害。噩耗传来,勿幕恸哭失声,废寝忘食。从此张凤翙独揽新军大权,在反清胜利后,逐渐脱离了革命。山西党人
景梅九
、
李岐山
等于10月29日,起义
河东
。清军第三镇协统
卢永祥
率部由
正太铁路
入晋,
太原
失陷,景、李等来陕求援。军政府复委勿幕为河北安抚使,和陈树藩率井崧生、严飞龙等部,由大庆关和
夏阳
渡河,支援山西民军,首克蒲、解、潞州,继克
运城
,三晋革命形势复振。清
陕甘总督
升允率甘肃汉回各军20余营东下,连陷邻州(今
彬县
)、
长武
、沂阳(今
千阳
)、陇州(今
陇县
),围攻乾州(今
乾县
)、
礼泉
,侵入
三水
(今
旬邑
)、
淳化
。勿幕命标统胡景翼率部于三水
张洪
塬,大败甘军。双方在乾、礼间成相持局面,至清帝退位止。1912年1月,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成立之后,任命井勿幕为中央稽勋局副局长。井勿幕以陕西事务纠缠,辞职未往。3月,中山先生受袁世凯的要挟,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勿幕亦本功成身退之义,遣散所部。将一部分包括井崧生所部在内,交付陈树藩改编,仅留敢死军一小部分,改为水利军,由杨仁天率领,屯垦黄龙山。6月25日,改同盟会陕西分会为陕西支部,举勿幕为支部长,张凤翙为副支部长,
彭仲翔
、
宋向辰
、张云山等均为支部负责人。8月上旬同盟会陕西支部改组为国民党秦支部,井勿幕仍被选为支部长,办理党务。因张凤翙阻挠,又改选张凤翙为支部长,勿幕与马凌甫为副支部长,郭希仁、
宋伯鲁
为干事,张云山为评议员。8月下旬被迫以筹办
延长油矿
为名赴南京,接着又赴上海,随
章太炎
学习古文。袁世凯政府任命张凤翙为陕西都督。
1915年袁世凯称帝,
蔡锷
在云南成立护国军,号召反袁,赴云南参加护国之役,先后任护国军第一梯团司令
刘一峰
部参谋和川滇护国联军总司令熊克武部参谋长。处前敌时,整饬军纪,士乐为用,军民相安,立功最多。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撤消帝制,而再称大总统,勿幕又联合民党进步人士,以19省公民名义,发表宣言,反对袁世凯再称总统。宣言中尖锐指出:“袁逆不死,大祸不止。”同年6月袁世凯病死,陕西督军陈树藩唁电,称袁为“不兆之祖,共戴之尊”,陕西民党大愤。勿幕乔装商贩,足穿麻鞋,身背卷烟,徒步回陕,转赴北京,和党人促成
李根源
为陕西省长。他亦应李根源的邀请,屈就关中道尹,以便共同对付陈树藩。当时勿幕对禁烟、财政、教育各项大政设施,提出多次建议,但扼于陈的掣肘,未能实施。后来陈树藩对段祺瑞拉师生关系,依附“安福系”,加入督军团,以强力夺取李根源的省长印信,勿幕亦愤而辞职,被陈软禁于西安,日以篇籍自娱,暗中仍与渭
北通
声气。此时驻渭北的胡景翼、曹世英、
高峻
、耿直、郭坚等部和民党焦子静、刘允臣等,均密谋讨陈。陈派旅长曾继贤率严锡龙团,进驻三原,拟接城防。胡景翼部补充营营长
张义安
、连长
董振五
、参谋
邓宝珊
等,感到形势紧迫,且有机可乘,率300余人,于1918年1月25日,在三原起义,歼灭曾继贤、严锡龙装备精良的数倍之敌。胡景翼由蒲城,曹世英由耀县驰赴三原,举起陕西靖国军旗帜,反段讨陈,
连战
获胜,攻至西安城郊。陈树藩屡战不利,惊惶万状,勾引
刘镇华
率
镇嵩军
入关相助。战事连年,互有胜负。9月靖国军第四路司令胡景翼受骗,被陈树藩劫持,囚于西安。10月,叶荃率滇军第八军3000余人经四川、甘肃入陕,支援靖国军。先至凤翔、陇县。又有鄂军
王安澜
和川军
吕超
各部,即将到陕。时陕西靖国军共有六路司令,以于右任为总司令,声势复振。陈树藩大惧,一面向国务总理段祺瑞求援,同时因渭北靖国军将领,多系勿幕旧部,
陈商
请勿幕借调解之名,赴三原统驭靖国军,以抵制滇军。井勿幕佯装不允,而陈树藩邀请愈力。11月由西安赴三原,到后即被众推为靖国军总指挥。
井勿幕率
岳维峻
、董振五、邓宝珊等部赴凤翔慰劳滇军和靖国军第一路部队,某日在第一路司令郭坚的宴席上,勿幕指责郭部纪律不佳,要求整顿。归途经扶风,为郭部刘顺天营截击,未受损失。至兴平又遇
陈部
投降的贾福堂营,据城抗阻,勿幕即命随行部队攻贾,数日未克。郭坚亦命驻兴平南仁堡(在兴平县城西南15里)的
李栋才
营策应。后郭坚发公函约勿幕等于1918年11月21日齐集南仁堡开会,商讨攻打兴平及进取西安计划。岳、董等都劝勿幕不必前往,勿幕亦同意。但他终无戒备之心,认为自己是靖国军总指挥,又和郭坚、
李栋
才是蒲城同乡,自己去,可以把他们说服,把部队整顿好,再勿扰害人民。行前他给四川督军熊克武写信说:“很多人都反对我前往,以为有危险。其实,只要对革命有好处,我是不怕牺牲的。”他只带护兵4人,自己坐轿车前往南仁堡,到了堡外,问门卫:“郭司令来了吗?”答:“没有。”李栋才即迎勿幕进堡。约上午10时,郭坚的差弁
李新生
、任申娃、
张昉
等数十骑自北门进堡。扬言:“郭司令来了。”勿幕出迎,不见郭,即折回。才进营部,李新生突然自背后连发两枪,勿幕倒地殒命,李栋才急割勿幕头,带赴西安。井勿幕的尸身,由随来的护兵安彦明用棉被包裹,背回泾阳。井勿幕死后,泾阳驻军团长田玉洁,向陈树藩几经交涉,索回勿幕的头颅,和由南仁堡背回勿幕的尸体,临时草葬于蒲城。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于右任将勿幕生前事迹,上报
广州大元帅府
。呈文中有“名家
龙虎
,
关中
凤鸾,奔走南北者10余年,经营蜀、秦者可百余战。慨虎口之久居,已乌头之早白。
淮阴
入汉,旋登上将之坛;士会渡河,胥慰吾人之望。武侯之指挥未定,君叔之志俱歼。于11月21日被刺于兴平之南仁堡,莫归先轸之元,空洒平陵之泪”等语。经常委会决议,将勿幕生平事迹,宣付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立传,并由国民政府明令褒扬。又由
章炳麟
撰《井勿幕墓志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较新的博文
较早的博文
主页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