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

暴力革命与十月革命

 

  中共成立后,立即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去。整个说来,在党的初创时期和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党还是幼年的党,“是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都懂得不多的党,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还没有完整的、统一的了解的党。”(《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610页。)就是说,这时,党在中国革命基本问题上还没有自己的经验,还不清楚应采取何种斗争形式和组织形式开展革命斗争。这种状况,正如早期共产主义者恽代英所描述的:“我们亦说要革命,要打倒军阀,要打倒国际资本主义;然而要怎样下手去革命,要怎样去打倒军阀与国际势力,我们全然没有一点的把握。”(《恽代英文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42页。)当然,早期共产主义者探讨中国的出路时,也提出过种种主张,但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没有经验,没有把握。
  自己没有经验,只能是,一方面,边干边学,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经验;另一方面,借鉴别人的经验。当然,借鉴别人的经验,也有一个正确认识和结合实际正确运用的问题。事实也是如此。就革命斗争形式来说,当时,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有两方面的经验:一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经验,一是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幼年的中国共产党对这两方面的经验有着不同的对待。基本上说来,一个是否定,一个是照搬。
  孙中山组织、领导的同盟会,联合会党、新军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终于在1911年武昌之役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虽然,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并最终是失败的,但它还是有很大的意义和影响。随后,孙中山及其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坚持革命斗争,仍是当时中国社会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孙中山所进行的军事运动,缺乏群众基础,总是屡遭挫折。因此,如何全面看待孙中山从事的军事运动,剔除其错误部分,吸收其合理的东西,对于正确了解中国革命的特点、了解武装斗争和掌握军队的重要性有着直接的影响。总的来说,党成立后逐步在政治上正确估价了孙中山的民主主义立场,建立了国共合作,推动了革命的发展;但对其从事的军事活动一直持批评和否定的态度,而片面强调群众运动,把群众运动与军事运动对立起来,这就不能不给党的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对这一点,以后还要着重叙述。
  中国共产党虽然对孙中山的军事运动持否定态度,但是,应当说,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主张暴力革命的,主张依靠革命军队,以革命战争的手段,推翻旧政权,建立劳动人民的新政权,并把这种主张写进党纲里。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中明确规定:“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一开始就有这样的主张?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俄国十月革命为榜样的,而暴力革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要原理,也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一条重要经验,因此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主张暴力革命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85页。)马克思还有一句关于暴力革命的名言:“暴力是每个孕育着一个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后,列宁也论述了暴力革命的问题。他说:“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专政)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根据一般规律,只能通过暴力革命。”(《列宁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88页。)又说:“暴力是整个资本主义彻底崩溃和社会主义社会诞生的必然伴侣。”俄国十月革命正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暴力革命学说的指引下,通过工农兵武装起义取得夺取政权的胜利。俄国十月革命无疑对中国革命有着巨大的影响。在建党前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已经开始用暴力革命思想分析中国问题了。李大钊在阐述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时指出,劳工阶级要想夺取政权,就必须把资本家手中的武器,“授与他们自己”。劳工阶级“有了武器在手,就要掉过头来,拥护劳工的权利,攻击他们的公敌。”(《李大钊文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07页。)1920年,毛泽东在给蔡和森的通信中,明确表示,赞成蔡和森等提出的中国革命必须要走俄国人的道路、组织共产党、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主张,认为要实现改造中国和世界的目的,必须采取俄国式的暴力革命方式。以上说明,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已开始用俄国革命经验考虑中国问题,加上中国共产党又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成立的,一大党纲是共产国际代表协助起草的,因此,一开始就把暴力革命写进党纲,成为党的主张。当然,这时所说的暴力革命还只是一般原理,或者说主要是指俄国十月革命的武装起义、武装暴动的模式。要把它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还有一个相当的过程。
  第二,中国当时的政情显示,要革命就必须有武力。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所面对的中国政局是军阀专制、武人政治和军阀混战。要革命,要打倒武装的军阀和帝国主义,就必须有军队,就必须经过战争。革命民主派孙中山在自己的政治生涯中就很注意军事问题,中国共产党人更不能不看到战争和军队对中国革命的特殊意义。
  1922年6月,即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之后,中国共产党发表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中就指出:“军阀政治是中国内忧外患的源泉,也是人民受痛苦的源泉。”为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代替以新的政治组织,就必须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向封建式的军阀继续战争”,“这种联合战争,是解放我们中国人民受列强和军阀两重压迫的战争,是中国目前必要的不可免的战争。”(《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第26页。)1922年9月,蔡和森著文在分析辛亥革命以来,国内军阀纷争及其经验教训时指出:中国之所以形成军阀专政和军阀割据,“主要原因在旧支配阶级的武装并未解除”。旧军队不完全解散或彻底改组,革命阶级的“统治权是不能保持的,他的革命是要被推翻的”。中国的出路,“非继续革命,完全打倒军阀,解除封建阶级的武装不能解决。”(《蔡和森文集》,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95、103页。)1922年12月,周恩来在《评胡适的“努力”》一文中也强调革命军队的重要性,他说:“真正革命非要有极坚强极有组织的革命军不可。没有革命军,军阀是打不倒的。”(《少年》第六期。)1923年,中国发生“二七”大罢工。工人遭到军阀的残酷镇压和屠杀而失败,这一事实进一步说明,在“武力魔王”面前,人民没有强有力的革命武装,连自己的正当权益也不能维护,更不要说战胜他们了。
  以上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和十月革命的经验以及中国当时的政情,就认定和主张暴力革命原则,认识到革命战争、革命军队的重要性。当然这时的认识还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或者说是概念性的。对于如何实施暴力革命原则,认识也不是很明确。当时所说的暴力革命主要是俄国十月革命的模式,工农兵武装起义,夺取政权。而举行武装起义,需要有一定的条件和成熟的时机。根据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革命党人首先应当到民间去,做宣传工作,发动群众,待群众发动起来了,时机成熟,再举行起义,建立革命军。当时中国的革命形势还不具备武装起义的条件,因此,中国共产党的首要任务是,宣传教育群众,从事民众运动,以为将来武装起义作准备。这种观点,后来在陈独秀等人的文章里有着详细的表述,并成为他们指导工作的原则。总的说来,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主张暴力革命原则是正确的,但把暴力革命原则拘泥于俄国十月革命的模式,不考虑中国的具体情况照搬俄国武装起义那一套,则给中国革命带来极其有害的影响。
  (摘自何沁著《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史》,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